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容積率弊案,案件進入關鍵階段。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,為目前唯二仍遭羈押的被告。隨著羈押期限將於 10 月 1 日屆滿,法院於 9 月 4 日提訊兩人進行延押訊問,外界高度關注他們是否能在中秋節前獲准交保。
案件進度與審理時程
根據審理規劃,涉及貪污重罪的一審羈押期限為 15 個月。柯文哲與應曉薇自今年 1 月 2 日遭收押後,經過多次延押,期限將滿。至今已有 20 多名證人尚未到庭,其中部分為同案被告的交叉作證。不過,涉及收賄與圖利的重要證人多已完成出庭。
審理時程暫定:
- 10 月 30 日:最後一位證人詰問
- 12 月 11 日、12 日:提示證據
- 12 月 15 日至 26 日:連續 9 個工作天開庭辯論
三大交保關鍵時機
法界分析指出,柯文哲與應曉薇有三個可能獲准具保停押的重要時點:
- 10 月 1 日前:羈押期滿前,若法院認為勾串風險已降低,具保機率高。
- 10 月底:最後證人詰問結束,若核心證據已調查完畢,再度交保可能性提升。
- 12 月辯論終結後:審理程序大致完成,若無逃亡或滅證疑慮,法院也可能裁定交保。
檢辯攻防焦點
延押與否的核心爭點在於是否仍存在勾串與滅證風險。雖然多數重要證人已出庭,但部分關鍵人士尚未作證,加上檢方質疑兩人具備逃亡可能性:
- 柯文哲子女長居海外
- 應曉薇女兒在英國留學
- 兩人皆有相當經濟能力,外逃規避刑責的可能性不可忽視
另一方面,辯方則強調,主要證人已經完成詰問,勾串之虞大幅降低,且應曉薇因長期羈押健康惡化,曾多次在看守所暈倒,呼籲法院考量人權保障。
法院立場
審判長強調,合議庭的判斷不會受外界輿論或政治影響,而是依據證據調查進度與審理需要,隨時檢視羈押的必要性。
對柯文哲與應曉薇而言,最嚴峻的情況是延押至滿 15 個月,待明年初一審宣判後,再由高等法院決定是否續押。
結論
京華城案延押訊問成為全台焦點。柯文哲能否趕在中秋前與家人團聚?應曉薇能否因健康與證人作證完畢而獲交保?法院的裁定將在近日揭曉,對案件走向與政治影響都至關重要。
發佈留言